以说课为镜,探教育之道 产品设计专业教研室开学说课活动纪实

发布时间:2025-09-30浏览次数:7024

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周,必赢集团网站产品设计专业教研室以“以说课为镜,探教育之道,深刻领会学校五大学科平台,课程建设新路径”为主题,开展了新学期首次说课活动。全体教研室教师围绕课程安排的科学性、学生状态的适配性、课程协同的关联性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展开深入研讨,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筑牢基础。

 一、立足学情,优化课程安排

针对大一新生,考虑到其刚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身份转变,对产品设计专业认知尚浅,将一些专业入门课程集中安排在开学前八周,并采用“理论+实践”的模块化教学模式,为更好的帮助新生快速建立专业认知框架,专业第一次将大一新生纳入导师责任制的管理。同时,为避免课程过于密集导致学生学习疲劳,教研室严格控制每周课程总量,并合理穿插体育、心理健康等通识课程,实现专业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均衡发展。

二、聚焦状态,精准对接教学

学生开学初期的精神状态、知识储备与学习需求,直接影响教学效果。教研室通过课堂观察、问卷调查、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,全面掌握学生状态,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。

从调研结果来看,大一新生普遍存在“新鲜感与迷茫感并存”的状态,对专业学习充满好奇但缺乏方法,部分学生甚至出现“不知如何下手”的焦虑情绪。对此,教师们一致认为,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具象化、通俗化的讲解方式,减少抽象理论的堆砌,同时建立“新生学习互助小组”,由毕业生各组导师担任组长,毕业生配合相应工作,定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。

大二、大三学生则呈现出“分化明显”的特点:部分学生目标明确,主动参与学科竞赛与企业实习,学习积极性高涨;在《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》《文化创意设计》等课程中,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基础任务、提升任务与挑战任务,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。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,安排教师进行一对一谈心,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,同时引入“设计项目激励机制”,将项目完成质量与平时成绩挂钩,激发学习主动性。

由于毕业设计选题宣讲会的前置,本学期大四学生的核心需求集中在毕业设计与就业两大板块,部分学生因对毕业设计选题把握不准而焦虑,部分学生则因缺乏就业竞争力而迷茫。为此,教研室将进一步为毕业生给予针对性指导。

 三、打破壁垒,强化课程协同

产品设计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学科,课程之间的协同性直接关系到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实用性。此次说课活动中,教研室重点梳理了课程间的内在逻辑,着力打破课程“各自为战”的壁垒。

在纵向协同上,构建“基础、核心、进阶”的课程体系链条。加强优化课程设置、搭建产教融合基地等方式深刻贯彻学校跨学科平台的举措,实现学科资源的互通共享,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实践机会。《产品数位表达1》《设计表达1》《图形与图案创意》为《家具设计》《交通工具设计的前置课程,前者培养的设计造型能力是后者的核心基础;《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》《CMF设计》支撑,形成“技能积累、创意生成、系统落地”的递进式培养路径。

在横向协同上,加强同一学期内相关课程的联动。例如,将《产品数位表达2》《地域文化设计》《文化创意设计》在同一学期,三者同步推进,学生在《地域文化设计》《文化创意设计》课程中完成的创意草图,可在《产品数位表达》课程中转化为三维模型,实现“创意建模”的无缝衔接。同时,推行 “跨课程项目制教学”,以“天涯海角文创产品开发”真实项目为载体,整合《用户研究与产品定义》课程内容,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,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思维。

 四、紧跟趋势,更新教学内容

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是课程质量的核心。随着产品设计行业向数字化、可持续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教研室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展开热烈讨论。

在传统课程内容升级方面,《中国工艺美术史》课程不再局限于经典设计案例的讲解,新增“数字化时代的产品设计演变”“可持续设计思潮的发展与实践”等章节,《材料模型与工艺》课程则增加了环保材料、新型复合材料的介绍,邀请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演示 3D 打印、激光切割等新型工艺的操作流程,弥补学生 “只懂设计、不懂工艺”的短板。

此外,本学期的设计类术科课全面引入“AI辅助设计” 教学内容,指导学生运用AI设计工具进行创意发散与方案优化;在课程中,设置“低碳产品设计”课题,要求学生结合生命周期评估方法,完成兼具实用性与环保性的产品设计方案。

  五、总结与展望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此次开学说课活动,不仅是对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全面部署,更是对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路径的深度探索。通过聚焦课程安排、学生状态、课程协同、教学内容、课程设置等关键环节,教研室进一步明确了新学期的教学目标与工作重点。下一步,教研室将把说课活动形成的共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,细化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案,落实课程协同机制,加强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与反馈。同时,持续关注行业发展与学生需求变化,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,以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推动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,真正践行“以说课为镜,探教育之道”的活动宗旨。